双廊已成为大理州旅游名片,让她更好,是主政者和原住民、外来投资者的共识
助读
■今年6月,双廊一度被网络媒体嘲讽为“大工地”,总有拆不完的老房子,建不完的新房子。
■8月12日,大理州委主要领导批评双廊镇整理工作不见成效,违规排污、客栈违建屡治不尽。
■同月,娄增辉、施俊康分别走马上任双廊镇党委书记、双廊镇政府镇长。
双廊新政
1、限制施工
实行限施工期限、建筑渣土建筑垃圾不得占道、要求户主封闭施工等措施。
2、集镇禁行
游客换乘电瓶车进入集镇,集镇10:00-18:00对车辆禁行,各入口建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
3、目标明确
建设国际化民族特色滨海旅游小镇,朝国家级3A景区发展
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中说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若到此时,再高的兴致,也随风飘淡。
双廊便似西南边陲的小姑娘,承蒙洱海照拂,这里山清水秀,人们临海而居世代以打渔为生,宁静安逸,似乎是洱海从世界隔出的童话镇。
2009年,第一批外来者到达双廊,他们将这里视作乌托邦,迅速扎根。5年时光,昔日的“千年古渔村”,俨然成为社会名流聚集、媒体聚焦关注、巨额资金流入的新大陆,消费、投资的眼光不断掂量着双廊,违规违建屡治不尽,客栈触角伸入洱海,违规排污层出不穷,此时,千年渔村的宁静、新大陆的小资情调,亦随风飘淡。
今年8月12日,大理州委主要领导曾在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汇报会上批双廊镇整理工作不见成效,违规排污、客栈违建屡治不尽。同月,娄增辉、施俊康分别走马上任双廊镇党委书记、双廊镇政府镇长。
双廊镇是否会迎来新的时代?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双廊镇党委书记娄增辉,娄增辉表示,将不遗余力打击违规违建、违法排污,下一步将以国家级3A景区标准建设双廊。
现状
“政府对双廊井喷式发展态势的估计不足”
双廊从小渔村到旅游名片,旅游井喷式发展冲击基础设施
2009年以来,双廊旅游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态势,游客、外来者大量涌入改变了双廊的面貌。
“国土规建乱、环境卫生脏、交通秩序堵、基础配套差、供水供电资源不足都是双廊的现状,这些现状的原因是政府和当地百姓对双廊井喷式发展态势的估计不足”,双廊镇党委书记娄增辉如是说。双廊曾是大理市较小的一个村庄,五年时间,从仅有几十户经营的小镇发展成为379户餐饮客栈云集的旅游名片,一切都始料未及。
娄增辉坦言, 随着旅游业的过快发展,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农户建房“投资”、外商租房“淘金”的风潮居高不下,一度有人无视《双廊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国家国土建设规定,擅自抢占超占土地、异化白族建筑风格,盲目实施建设行为,加之国土、规划、建设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监管乏力,查处滞后。
今年6月,双廊一度被网络媒体嘲讽为“大工地”,总有拆不完的老房子,建不完的新房子。
娄增辉介绍,大量游客和外来投资者的涌入,垃圾、泔水、污水等成倍增加,原来传统农业乡镇的村庄规划,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加之管网管护和垃圾收集清运成本剧增,收集处理不到位,污水管网不覆盖,环卫设施不配套,导致双廊环境卫生面临严峻考验。
发展速度与双廊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排污设施、国土规划建设上,基础配套设施的供不应求也日益凸显,“停车难、入厕难、供水难”、“三线”杂乱、电力、电信容量不足等问题不断为广大旅游者所诟病,无法满足休闲度假的基本要求,双廊市政基础设施亟待提升。
“交通拥堵、社会管理弱也是双廊现存问题。”娄增辉说,镇区道路系统不完善、标识不规范,停车场不健全,加上管理力量弱,导致大建旁村新路、复线、双廊村南北入口交通拥堵,双廊主街人车混行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节假日更为突出,交通安全隐患较大;此外,双廊已经成为全州主要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之一,但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服务职能部门仍是一般乡镇模式配置和实施管理,致使政府的服务管理工作出现滞后,部门管理缺位,甚至脱节。涉及的征地拆迁、合同租赁纠纷、利益分配等社会热难点问题日益凸显。
新政
“对于施工的管理,政府可以有所作为”
打击违法、违规建筑 双廊不想再当“大工地”
近年来,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廊的旅游环境问题,自2012年起,先后两次开展了“以环保排污为切入、国土规建为重点,涵盖旅游、交通、环卫、工商、税务等内容”的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离将双廊打造成为“大理旅游改革转型示范区”和“环湖生态旅游示范榜样”的要求和期盼还有差距,旅游环境“脏、乱、差、堵、弱、散”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2014年8月起,按照《关于开展双廊镇环境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和五个配套方案双廊镇全面启动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娄增辉介绍,今年8月以来,双廊镇以片区为单位,对双廊镇核心区大建旁村、双廊村包括原住民、餐饮客栈在内的577户人家分两轮进行排查,目前已查处9户污水直排洱海案件,并对其处以2至10万元的行政处罚,其中包括双廊村一著名客栈。
此外,还排查到34户人家未按规定接到政府排污管网,向沟渠、路面排污,令其限期整改。为使污水得到处理,不渗入洱海,政府修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及两套污水处理设施。
“今年6月,网络上梳理双廊九宗罪,双廊被称为大工地,现在我们可以说双廊已经不是一个大工地”,娄增辉说,新建、改建、施工在任何一个大城市、小乡村都存在,双廊由于地小人多,人口相对集中,一旦几家一起施工看起来密度就很大。
8月以来,双廊镇开始实行限施工期限、建筑渣土建筑垃圾不得占道、要求户主封闭施工等措施。娄增辉说:“百姓手续合法,政府不能不让人施工,但对于施工的管理,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现在大工地现象已经不存在。”
据统计,自8月以来,针对无规则乱建、规划违规、抢占路产路权的建筑,双廊镇多次进行查处,目前,已完成71户违建的查处,娄增辉表示,此前很多本地居民建房都先将石脚打好,若政府未发现不干预就往上建,今后,对于违规违建要从源头抓起,看见违规违建石脚就及时制止。
集镇禁行新建停车场“留”车
游客进入双廊坐电瓶车,扩建出5个停车场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双廊镇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在南北入口设立执勤岗亭,对双廊主街实施单行禁限措施,进入双廊镇车辆必须办理临时通行证,并按禁限时间、线路进入集镇,未办理临时通行证的车辆,一律停放在停车场内,游客换乘公共交通工具电瓶车进入集镇,并将此规定形成长效机制,此后进入集镇都实行10:00-18:00禁行。
娄增辉说,虽然双廊镇一直实行单行车道,但交通依旧拥堵,现起实行集镇禁行,并新建停车场,据了解,目前双廊镇在北入口有一个大型停车场可容纳1600辆车,南入口有两个停车场能容纳340余辆车,此外老中学、大建旁村旁在建两个停车场能容纳近300余辆车,“在各入口建设停车场,进入集镇后有10辆电瓶车载客,目前正在设置电瓶车站点,如此能大量缓和双廊镇的交通拥堵”。
未来
“脏乱差‘乡村病’,双廊要去这个病”
以3A景区标准重建双廊,欲建国际化民族特色滨海旅游小镇
五年来,双廊屡次被推到封口浪尖,质疑政府不作为的说法比比皆是。
娄增辉说,双廊治理的难点在于其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污管道的规划建设都是以小乡村的规模建设,现要全部重新规划新建,工程巨大耗资巨大。
名人效应是否影响双廊治理的效果,娄增辉坦言,政府依法依规治理,是为了整体的大部分人的利益,并不会因为名人而放宽管理,不仅如此,政府还希望团结名人的力量,利用名人影响力,把大家治理双廊、保护洱海的意识统一起来,一直整治双廊。
双廊未来会往何处发展?娄增辉说,根据《关于开展双廊镇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双廊将围绕“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战略,以建设国际化民族特色滨海旅游小镇为目标,实现双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法开展综合治理,创新长效机制体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将双廊打造成为环洱海旅游示范区,以综合整治的强大成效,助推双廊“国际化民族特色滨海旅游小镇”建设进程。
据了解,截至目前,投资4亿元的昆明城建大理论坛双廊酒店、大建湾古渔村文化广场停车场及配套旅游公厕、投资200万元的特色村寨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中。苍洱风光揽胜观景平台、南北入口生态停车场、双廊二级客运站、一水两污试点项目准备启动实施,康海村停车场(一期)工程、环海路及重要节点的绿化工程、红山和青山双廊景区入口标识基本完成。
对于双廊的设想,娄增辉表示,力争建设成为集游客服务中心、电瓶车公司、生态停车场为一体的环洱海旅游示范区,并力争把双廊以国家级3A景区的方向发展,下一步双廊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都将形成长效机制,按国家级3A景区标准进行建设,“虽然双廊只是中国众多小乡村中的一个,具有中国小乡村都有的脏乱差等‘乡村病’,但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到去除这个病”。